English

“小人书”何日彩云归

1998-12-03 来源:光明日报 李伟杰 我有话说

进入1998年,收藏“小人书”(即连环画)的热浪席卷而来。一套《水浒》以2000港币的价格成交,原来售价仅8分钱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以700港币成交。“物以稀为贵”。应该说正是因为小人书几近绝迹,所以才有了这么高的收藏价值。一位华侨在来信中不无遗憾地问道:“昔日那众多的小人书,如今何以书去店空?”类似的感受在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里很容易引起共鸣,怀念小人书,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者不乏其人。

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小人书有过极为辉煌的一页,然而80年代中后期,由于小人书行情看好,各出版社一哄而上大量出版、粗制滥造、选题撞车、信誉下降,结果造成小人书销量的大滑坡,书店大量积压,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萧条的低谷,自此一蹶不振,单行本小人书几乎绝迹。似乎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后的十年里,小人书偃旗息鼓,渐渐在市场上消失了。几乎所有出版社的出版计划中都已难觅小人书的踪影,新华书店里的小人书专柜也荡然无存。

进入90年代,外国和港台地区小人书、“卡通”纷纷涌入中国内地。日本连环画(或叫漫画)自从1991年《女神的圣斗士》打进中国市场,到如今以平均日出三部的高速递增,中国小人书市场85%以上的作品是日本货(非原装)。

不庸讳言,正是由于近年来我们自己的小人书作品太少,才使得外来的动画图书乘虚而入、泛滥于市。是我们自己人把自己的小人书市场折腾得逐渐萎缩,才逐步让位于《铁臂阿童木》、《米老鼠与唐老鸭》、《宇宙英雄奥特曼》等卡通漫画。当我带着孩子去昔日熟识的书店寻找童年的“伙伴”———小人书时,看到的却尽是些恐龙、机器人之类的外国动画书。内心不由多了一份遗憾,一份担忧。

当外国的动画图书充斥图书市场,占满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我们该如何及时地给孩子们提供中国的小人书和其它优秀的少儿读物,来丰富他们的文化营养,不致于使孩子们“偏食”而影响健康?我们有过《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鸡毛信》、《闪闪的红星》,那些植根于现实精神土壤的英雄形象,曾是孕育了千千万万人的圣洁的心灵之泉。虽然不必也不可能让孩子重复我们走过的路,但我们需要在孩子身上延续深厚的历史文明,生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今天的小人书出版已形成套书化、高档豪华、高价位、表面繁荣与编绘质量下降、选题重复、一些创作手法落伍并存的局面。孩子们的读物“量多优少价高”,呈现出“丰饶的贫瘠”。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尽快走出外国“卡通”独霸市场的窘境,振兴“中国小人书”呢?

首要的是解决观念上的问题,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小人书”并不“小”,而且大有可为。我们的一些出版发行单位对小人书重视不够,据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介绍,国内的出版单位很少把小人书作为少年读物看待,只将其视为少年读物的附庸。出版社不重视画书,画家对此的兴趣也就不高,许多出版社人才流失严重,美编力量不足。不少的小人书画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人前羞于自称小人书画家。

那么,小人书究竟有没有市场呢?回答是肯定的。中国有3.8亿少年儿童,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群体,薄利多销也是相当可观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1951年成立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就是靠小人书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当时人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该社小人书编辑室的年利润高达100万元。可惜的是,这么广阔的小人书市场,目前却被外来文化所占领。

在国外,近年来小人书的内容已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成人读物。在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形象生动、简捷明快的“小人书”从总统、教授到普通工人、农民、少年儿童都十分喜爱,“小人书”期刊、报纸、画册等品种也相当广泛,是受众获得新闻、学习知识、娱乐审美的重要的精神产品。日本只有两亿人口,每年的“小人书”消费量达20多亿册,相当于每位国民购买20本。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声、光媒体的冲击,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图像去接受信息知识,进行娱乐消遣。国外已意识到:21世纪,字书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画书及其它新的信息媒体。可以预见,“小人书”将会以其图文并茂和易于重复观赏的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钟爱。

我们创作出版小人书,几十年来一直是文、画分离,编文的管编文,绘画的管绘画,缺少总体创意,并且以文字为主,图画只是配合文字,缺乏动感和连贯性,使创作观念和手法上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另外,小人书出版周期长、环节多,有的选题老化,也制约了它的发展。而国外搞“小人书”,一般是有个总体创意,然后文画一人搞,且完全是在电脑上操作,流水作业,从创作到成品出来,有时只需几天。特别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如今的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像电视画面一样动感十足的作品。

小人书创作本身是一项大劳动量的艺术劳动,但报酬却长期偏低,画一本小人书的稿酬一般只有二十至三十元,还不够一顿快餐,这难免会影响到画家的热情。此外,小人书作者地位偏低,创作单幅画的动辄冠以“著名画家”,而大多数小人书作者虽长年默默奉献,却被归入“小儿科”,出国交流或国内各种评奖往往与之无缘,无形中挫伤了积极性。因而近年来小人书作者队伍青黄不接,专业小人书画家几乎没有。老一辈画家相继作古,中年一代画家因无可作为而改了“戏路”。

我们还要尽快完善连环画出版发行的制度和法规,加强宏观调控的管理,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避免那种一旦某个品种好销就一哄而上的“老毛病”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